
在肇庆,一片片南药种植园形成独特景观,这里是南药道地药材的主要种植地之一。漫山遍野的巴戟天、何首乌、广佛手、肉桂孕育着千年药香,这些从肇庆山林里飘来的药香,正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梦想,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味道”。

肇庆南药,家底有多厚?
肇庆是南药道地药材主要种植地之一,南药品种丰富繁多。据统计,肇庆市2024年南药种植总面积156.62万亩,总产量65.99万吨,总产值106.05亿元,种植规模继续位居全省首位。
目前,肇庆市南药种植以肉桂、巴戟天、何首乌、广佛手四大传统品种为主,其中肉桂种植127.09万亩,产值57.24亿元;巴戟天种植6.28万亩,产值10.85亿元;何首乌种植2.85万亩,产值5.46亿元;广佛手种植4.16万亩,产值5.44亿元。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肇庆南药产业经济效益日渐显著。

四大南药,各有千秋
肉桂:调味养生“双优品”
肉桂是肇庆南药产业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在肇庆市,肉桂种植面积达127.09万亩,产值57.24亿元,是肇庆四大南药中种植面积最广、产值最高的品种。
肉桂既是中药材,也是日常调味品。在中医药理论中,肉桂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的功效。在食品领域,肉桂可作为肉类烹调的香料,去除腥味;也可加入茶饮、糕点中,增加独特风味。

巴戟天:补肾阳的“岭南人参”
巴戟天是 “四大南药”之一,其性温、味辛甘,具有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的功效。肇庆巴戟天种植面积为6.28万亩,年产值达10.85亿元。
在德庆县,巴戟天除直接作为中药材外,还通过药酒、药膳等形式走上百姓餐桌。“巴戟天炖汤”等药膳已成为本土特色菜。目前,肇庆市德庆县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巴戟天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何首乌:乌发养颜的“千年灵药”
德庆何首乌种植历史悠久,也是“四大南药”之一,德庆县也被评为“中国何首乌名县”。
肇庆何首乌目前种植面积2.85万亩,年产值5.46亿元。何首乌的块根纺锤形或团块状,含有锌、锰、铜、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它有养血益肝、固肾益精、健筋骨、乌须发等摄生防老之效,适于肝肾亏损、阴虚血少之腰酸耳鸣、头晕眼花、筋骨萎软、脱发白发等症。
广佛手:理气和胃的“香果”
广佛手在肇庆的种植面积达4.16万亩,产值5.44亿元。这种外形奇特的柑橘类果实,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的功效。
在食用方面,广佛手可蜜饯、制果脯、酿果酒,也可泡茶、炖汤。广佛手茶是广东民间常见的保健茶饮,对于缓解胸胁胀痛、脘腹痞满有良好效果。


特色南药,争奇斗艳
广宁砂仁:开胃消滞的“红宝石”
在广宁县赤坑镇,砂仁种植已有上百年历史。目前,赤坑镇砂仁种植面积约2.8万亩,砂仁鲜果的年产量3000吨,产值约1.4亿元。
作为中医药保健养生的一张名片,春砂仁浑身是宝,花、果、根、茎、叶均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姜科植物春砂仁,性温味辛,功用行气调味,和胃醒脾”。
2021年,“赤坑砂仁”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拓宽赤坑砂仁的销路,赤坑镇现已初步研发出砂仁切粉、砂仁茶、砂仁酒、砂仁蜜等一系列砂仁深加工产品。
肇实:水中珍品的“鸡头米”
肇实,即肇庆芡实,因其颗粒大、药力强而被列为肇庆“十大特色农产品”之一。鼎湖区积极打造沙浦肇实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实施沙浦镇产业强镇项目,开展肇实现代化加工、肇实精深加工等建设。
肇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效。民间常用肇实煲汤,如肇实排骨汤、肇实薏米糖水等,既是美味佳肴,又是养生药膳。
以广东浦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集肇实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推出了芡实薏仁红豆茶、肇实米粉、肇实代餐粉等系列“网红”药膳食品。
广藿香:芳香化湿的“岭南奇香”
高要广藿香是肇庆道地药材之一,已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是岭南地区防治暑湿感冒的要药。
在湿热夏季,广东人常用广藿香煲汤或煮粥,如藿香鲫鱼汤、藿香粥等,既开胃又祛湿。此外,广藿香还是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牛大力:强筋活络的“山野力士”
牛大力是近年来肇庆重点发展的南药品种之一,具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的功效。因其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深受种植户欢迎。
在食用方面,牛大力常用来煲汤,如牛大力猪骨汤、牛大力炖鸡汤等,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和老年人食用。牛大力切片还可泡茶、泡酒,制成多种保健食品。


一圃百种,一业千秋
在肇庆市的青山绿水间,一座肩负着保护岭南道地药材使命的“绿色银行”正悄然壮大。肇庆市持续推进南药种质资源圃建设,已在德庆县和肇庆市农林科学院沙浦基地建成规模可观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南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种源基础。
肇庆市德庆县南药产业园牵头实施的种质资源圃和种植示范区已全面建成,总面积达100亩。已成功收集保存2个巴戟天种质、8个何首乌种质、2个广藿香种质、5个佛手种质以及33个药食两用品种。
种植示范区已开展巴戟天、何首乌、佛手、广藿香、百部等多个品种的规范化种植。肇庆市德庆县还专门建设了占地面积13亩的南药种质资源圃,配备3000平方米设施大棚,目前已完成广佛手种质资源17份、巴戟天种质资源32份、何首乌种质资源19份、广藿香种质资源6份的收集工作。

肇庆市南药研究所在沙浦基地建有肇庆市南药种质资源圃45亩,基地已完成藤本专区、名特优新专区、湿生植物区等功能区域建设,并完善了入园标识及温室配套设施。
在资源收集方面,沙浦基地已收集引进了肉桂、巴戟、何首乌、广藿香、广佛手、肇实、春砂仁、牛大力等道地与泛岭南地区名特优新中药材品种100种以上,构建了丰富的南药种质资源库。
巴戟天、何首乌、肉桂、广佛手……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南药,从山林走向市场,从药材变为商品,从传统迈向现代。随着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肇庆南药产业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朝着百亿产业集群目标稳步前进。

撰文:陶磊
来源:南方农村报
好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