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鼻炎的三大症状,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再往下发展还会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等。所以鼻炎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冬天是鼻炎高发的季节之一,风寒侵袭,极易导致鼻炎的发作和复发。
给大家推荐一个中成药:辛芩颗粒。它是治疗风寒型鼻炎非常有效的药物。
成份细辛、黄芩、苍耳子、白芷、荆芥、防风、石菖蒲、白术、桂枝、黄芪。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微甜、微苦。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祛风通窍。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过敏性鼻炎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每袋装5克(无蔗糖)。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20日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我们之前说过,与鼻子关系最密切的内脏是肺脏,肺开窍于鼻。
如果肺气虚弱,它对风寒邪气的抵抗力就差,风寒就会长驱而入,进入肺中。
肺受了寒气侵犯,就无法宣发,阳气就不能被宣发到鼻窍上,鼻子的阳气就会不足。
阳气不足,寒气再一盛,就会凝滞住鼻窍,这就是鼻塞的原因。
没有阳气的温化,鼻子中的津液就不能气化,于是鼻涕哗哗流,流出来的全是水。
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温肺散寒,化痰止涕,通窍止塞。辛芩颗粒中有三味药物可以祛风散寒:细辛、桂枝和荆芥。
这三味药都是大辛大热大发散之品,可以通过出汗的方式,把风寒邪气全部从毛孔推出去。
细辛有很强的辣味,可以刺激鼻窍,让鼻子通畅。桂枝有温阳的作用,可以温暖鼻子,化开寒凝。荆芥有祛风的作用,可以消除鼻子的痒感。
鼻炎患者常常伴有鼻塞的症状,这时就需要用一些能够通窍的药物来打开鼻孔。
于是这里用到了石菖蒲和苍耳子,这两个药都有通窍的作用。
除了散寒化痰通窍外,还要考虑扶正固本。
所以这里用黄芪来益气固表,用白术来强壮脾胃,用防风直接驱赶风邪。
这个组合就是经典的玉屏风散,像屏风一样把风邪挡在外面。
白芷能够散寒、通窍、止痛,有助于缓解鼻炎引起的头痛。
黄芩有清热的作用,虽然我们说鼻炎是由寒邪引起的,但寒邪也可以转化为热邪,黄芩的清热作用可以帮助控制这种转化。
而且这个方子全部都是温药,只有黄芩是寒凉的,防止上火。
总之,辛芩颗粒是一个针对风寒型鼻炎的综合性方剂,专于“鼻腔”这一特定部位,是治疗风寒引起的鼻部问题的专方。
如果你也有怕风,气不足,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鼻子痒,畏风怕冷,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等症状,就可以试试这个辛芩颗粒了。
记住,鼻涕一定是要以清稀为主。
舌头发黄,或者觉得鼻子燥热、流黄鼻涕的可以用千柏鼻炎片或者藿胆丸。
千柏鼻炎片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黑色;味苦。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
适用病症风热犯肺,内郁化火,凝滞气血所致的鼻塞,时轻时重,鼻痒气热,流涕黄稠,或持续鼻塞、嗅觉迟钝;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千里光味苦气寒,专于清热解毒,为主药。卷柏辛散而活血化瘀;川芎芳香走窜,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麻黄、白芷配伍苦寒之千里光,祛风解表而不助热,且能通透鼻窍,共为辅药。草决明苦甘而微寒,既能疏散风热,又可清热润肠通便,引热下行;羌活上升发散而解肌表之风邪,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祛风之效。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药品禁忌尚不明确。
藿胆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好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